close

這個訂的書都到了!! ^^

SQ---I-You共融的社會智能-----內容簡介

現在網際網路和電子郵件興起也造成同樣的衝擊,在許多人的生活中甚至更取代電視,成為閒暇時間的主要活動。
「物質與精神」的平衡
衡量個人幸福感的新方法,不僅針對收入與就業狀況,更要考量人際關係的滿足感,以及生命的目標感。SQ開發快樂腦,追求快樂成長力;啟動社會腦,促進群我管理力。
人人和解共融,社會共生共榮!
EQ理論大進化,提升SQ更重要

◎「人是相互影響的社會動物。」人際關係的運用巧妙,如同藥品,用得好就像吃維他命,健身補體;運用不當就好比吃了毒藥,不僅傷己也害人。改變對待他人的態度,將增進群我之間的和諧與社會的融合。
◎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。幸福感──是否快樂,是否滿足?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價值。多和能令我們快樂的人在一起,讓每一種關係都惠我良多,溫暖的人際關係是「人類生存最佳狀態」的核心特質。
◎人際關係中的「I-You」模式,能讓同理心發揮作用,轉變為關懷的行為。社會腦是一套內建的系統,引導我們幫助他人、善盡職責,並以行動落實同情心。從當前的社會與經濟狀況來看,社會智能這種關懷洋溢的感受能力,將會發揮非常可觀的成效。

教養出快樂孩子有方法嗎?美滿婚姻的基礎何在?企業領袖或教師怎麼領導員工、激勵學生?被偏見和恨意分離的不同族群如何能和平共處?高曼為我們獻上良策。
從抓住第一印象到複雜的兩性相吸,高曼不僅說明新科學能穿透日常人際互動,更真誠傳遞人類對於同理心、合作與利他存在著既有偏見,不管是自己或他人都需要培養這些能力,增加社會智能。

 
常識的世界地圖---內容簡介
《人名的世界地圖》、《民族的世界地圖》、《地名的世界地圖》等三本書,讓讀者從生活中的蛛絲馬跡認識一國一地的文化,也能瞭解一個人出身的背景,《位位出冠軍》的作者蘇國垚便讚譽有加。緣於相同概念的《常識的世界地圖》,從全球性的角度,分析、比較各地禮節與禁忌的異與同,既是饒富趣味的知識性讀物,讓我們在面對外國人時能有各合宜的舉止。

  出國旅遊或是在工作、生活中與外籍人士接觸,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。然而,因為國家、民族、宗教等背景的不同,言行舉止、飲食習慣與生活禁忌皆大有出入,例如:表示勝利的V字手勢,在某些國家有猥褻之意;在亞洲用食指指人大家都能接受,在歐洲卻可能是惡毒的動作。凡此種種,往往在不經意之間,造成了對方的不快。大家常把這現象稱之為文化差異,其實,若能增加自己對於異文化的瞭解,誤會便可能不會發生。《常識的世界地圖》,讓文化上的理解變得更加容易。



如果有人告訴你,他絕對不吃加牛奶烹煮的牛肉,你會怎麼想?箇中原因一定很難猜得透吧。可是對於信守猶太教規的人而言,他們絕對不會去碰這樣的料理。更嚴守戒律的人甚至不會把牛肉跟牛奶放在同一個冰箱裡。

有個非洲部落不吃黃色玉米。如果將黃色玉米當成救援物資裡送過去,飢民寧可餓死在裝滿黃色玉米的袋子旁也不會去吃。難道那些人真是這麼愚蠢嗎?

聽說在沙烏地阿拉伯,如果男人戴著金項鍊上街甚至會遭到逮捕。如此不可思議在德國也有:如果在星期日割草或搬家的話,可能會有人報警。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?

每個國家源於本身的綿長歷史,各自孕育出特有的文化與風俗。即使其中有一些我們無法想像的事物,也應該好好瞭解;因為就是有那樣的風俗與文化,才能建構出這些國家日常生活的秩序。

但是,所謂的常識有時卻是建構在誤解與偏見之上。例如,過去曾有很多到日本遊玩的外國觀光客會失望地說:「我本來以為,下了飛機就可以看到穿著和服的日本人。」十九世紀到日本旅遊的人寫了一些遊記,他們一定是受到那些遊記所影響,對日本的印象不外乎切腹、藝伎吧!直到一九七○年代,這類的誤解都還存在。當時有位即將到日本赴任的法國記者,出發前一直以為在日本是利用信鴿來通訊,因此為了要如何抓鴿子而深感苦惱。那是因為他小時候從課本裡獲得這樣的訊息,直到成年對日本的印象都沒有改變所致。事實上,日本在七○年代已經有新幹線、半導體,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也是舉世皆知。但是,人就是這樣,即便一方面接收到這...

目錄
序言

第一章 被誤解的世界史
第二章 東方的禮節與西方的禮儀
第三章 吃的禁忌
第四章 從舊常識到新常識
第五章 小孩與大人的界線
第六章 數字與顏色的神話
第七章 活在宗教裡的人們

附錄 禮儀與禁忌的小百科

大江大海一九四九----內容簡介
所有的顛沛流離,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;
所有的生離死別,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、碼頭。上了船,就是一生。

從1949年開始,帶著不同傷痛的一群人,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。
六十年來,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,問問對方,你痛在什麼地方?
是時候了,在歷史的這一頁即將永遠地翻過之前,我們還來得及為他們做些什麼?

龍應台,華人最犀利的一枝筆,繼思考家族情感的暢銷書《親愛的安德烈》、《目送》之後,龍應台再度推出15萬字新書《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》。
醞釀十年、走過三大洋五大洲,耗時三百八十天,行腳香港、長春、南京、瀋陽、馬祖、台東、屏東…..從父母親的1949年出發,看民族的流亡遷徙,看上一代的生死離散,傾聽戰後的倖存者、鄉下的老人家>

龍應台說,「我再怎麼寫,都不能給他們萬分之一的溫情與正義」。藉由文學的溫熱,龍應台希望引領讀者一同誠實地、認真地重新梳理六十年前的這段歷史,看見一整代人「隱忍不言的傷」,重新凝視關於人的尊嚴以及生命價值,用最謙卑的心,寫出跨民族、跨歷史、跨省籍的一本書。
*文章一開始的鋪陳跟我的原生家庭很像,呵~
父母之於我,大概就像城市裡的行道樹一樣吧?這些樹,種在道路兩旁,疾駛過去的車輪濺出的髒水噴在樹幹上,天空漂浮著的濛濛細灰,靜悄悄地下來,蒙住每一片向上張開的葉。

行道樹用腳,往下守著道路,卻用臉,朝上接住整個城市的落塵。

如果這些樹還長果子,他們的果子要不就被風刮落在馬路上被車輪碾過,要不就在掃街人的咒罵聲中被撥進垃圾桶。誰,會停下腳步來問他們是什麼樹?

等到我驚醒過來,想去追問我的父母究竟是什麼來歷的時候,對不起,父親,已經走了;母親,眼睛看著你,似曾相識的眼神彷彿還帶著你熟悉的溫情,但是,你錯了!她的記憶,像失事飛機的黑盒子沈入深海一樣,縱入茫然──她連最親愛的你,都不認得了。


行道樹不會把一生的灰塵回倒在你身上,但是他們會以石頭般的沈默和冷淡

的失憶來對付你。

你沒把我當行道樹;你想知道我的來歷。這是多麼令人驚異的事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mytcc 的頭像
    amytcc

    兩輪六腳

    amy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